臺灣生態環境影展
首頁 / 影展工作坊 / 2022 臺灣生態環境影展工作坊

2022 臺灣生態環境影展工作坊

社團法人台灣野望自然傳播學社透過第一屆臺灣生態環境影展的舉辦,我們看見從臺灣土地上長出的關懷和視野。今年希望藉由影像工作坊的舉辦,讓對於臺灣生態環境有興趣、有拍攝想法的大家一同參與,成為未來臺灣生態環境紀錄不可或缺的種子。

本工作坊將會完整由知識內容學習到拍攝實作練習,課程將邀請「第一屆臺灣生態環境影展」之評審及得獎者為主的講師及相關學校院所之教授,兼顧實質專業作業經驗以及完整而且全面的理論基礎,以導師小組指導實際操作紀錄短片拍攝製作。期待以專業完整觀點培養新進人員,透過專業引導後的學員作品將有機會參加2023年第二屆臺灣生態環境影展。

「2022臺灣生態環境影展工作坊」即日起報名至7月18日截止,誠摯邀請有志者把握機會報名參加。

指導單位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贊助單位

耀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辦單位

社團法人台灣野望自然傳播學社

報名須知

上課時間:分兩階段,每堂課1.5小時,共計有16堂課。

第一階段2022年8月6日(六)、8月7日(日)
第二階段2022年9月3日(六)、9月4日(日)

上課地點:台北市圓山捷運站附近,報名完成後提供。

報名資格: 高中以上學生及社會人士,對於生態環境紀錄片有興趣,自備攝影器材、電腦及剪輯軟體。
報名費用: 學員免費
報名人數: 限額60人,主辦單位將依報名內容進行審核,錄取學員將於7/25(一)前以email通知。
活動報名: 請於2022年7月18日 (日)23:59前至Google表單填寫

課程須知:

  1. 課程將依活動報名表單填寫內容視情形安排於課程進行時分組討論
  2. 參加者自備器材要求
    1. 可拍攝影片之攝影機、照相機、手機(以攝影機、照相機優先)
    2. 含剪輯軟體之電腦

注意事項

  1. 錄取名單公告後,錄取學員需提供身分證字號及出生年月日等個人資料以辦理保險。學員所提供的個人資料僅供辦理保險之運用,除非事先說明並取得當事人同意或依相關法律規定本機關不會將報名者個人資料提供給第三人或移作其他目的使用。
  2. 活動參加規範:
    1. 學員於工作坊期間產生之資料及成果等內容,智慧財產權均屬學員所有,而本次工作坊完成之短片內容須同意無償授權主辦單位及其指定第三方作為非營利目的之宣傳與播映,範圍限於臺灣境內網路或其他媒體進行。
    2. 學員須同意參加本工作坊所舉辦之相關活動,亦同意提供文字資料、參加者簡歷及工作照提供主辦單位用於文宣、廣告、網站以相關活動使用。
    3. 學員於工作坊完成之短片需確保使用之內容素材均為合法使用,並且無侵權或違法之事,拍攝中若有使用他人作品、肖像、影像、圖像及聲音、音樂等,皆已自行取得智慧財產權人之授權,並且無抄襲、剽竊之情事。
    4. 凡參與之學員視為同意主辦單位使用學員個人肖像權,於工作坊現場進行拍照、錄音、錄影或以其他方式作成紀錄,並可有必要之編輯。且同意參與主辦單位安排之宣傳規劃。
  3. 報名者需全程參與及參與拍攝,如遇請假,時數不得超過3小時,超過者將恕不頒予結業證書。
  4. 課程期間如遇疫情、颱風等因素,主辦單位將視狀況調整辦理方式。
  5. 主辦單位保留修改活動規則與課程權利,並有權對本活動所有事宜作出解釋或裁決;本報名簡章如有未盡事宜,主辦單位得依視實際需求修正或另行補充公布。

工作坊日程

第一階段

111年8月6日(六)
時間 片名
09:00-09:30 開場
09:30-10:30
紀錄片ABC
  • 透過影片的賞析,簡介紀錄片的類型與表現手法,再進入實務面的工作分工與流程,做好紀錄片拍攝的前置準備。
洪淳修 主講
  • 紀錄片作品有《金門留念》、《刪海經》、《河口人》等多部,曾獲金穗獎最佳紀錄片、台北電影節最佳剪輯獎、日本國際環境映畫祭綠色印象賞…等國內外獎項。作品皆以城市、國境邊陲為場景,呈現區域間的矛盾與衝突。
  • 第一屆影展初選評審。
10:30-11:00 討論問答
11:00-12:00
紀錄片的企劃與執行
  • 一部紀錄片如何從題目發想、田野調查、尋找人物、安排場次、深度訪談,都考驗著執行者的能力與意志力。
陳芝安 主講
  • 1997 年進入大愛電視臺,歷練過各種節目類型。其中「地球的孩子」「呼叫妙博士」等兒童節目多次獲得金鐘獎入圍與獲獎肯定。2011 年創立大逆光影音製作有限公司,帶領團隊製作「沒有黑板的社會課」,連續兩年入圍金鐘獎綜合節目獎。2016 年安寧病房紀錄片「餘生」 獲金穗獎最佳紀錄片。2017 年臺商紀錄片「闖蕩」獲得勞動金像獎優選。2019年慈善紀錄片「如常」上院線票房破千萬。2021年網紅紀錄片「為寂寞在唱歌」獲勞動金像獎長片組第一名。
  • 入圍第一屆影展最佳攝影、最佳剪輯獎。
12:00-12:30 討論問答
12:30-13:30 午餐
13:30-14:30
田野調查是自己歸零的修行
  • 預想,預設,預期。
  • 真實地從陌生開始。
  • 若一個鐘頭沒有顛覆,那就只是在做製片工作。
  • 帶著一個對角色,空間,生命的新想法離開田野調查。
沈可尚 主講
  • 電影、紀錄片導演。
  • 前台北電影節總監。
  • 重要作品包含紀錄片『賽鴿風雲』『野球孩子』『遙遠星球的孩子』『築巢人』『來得及說再見』『幸福定格』等;劇情短片『與山』『茱麗葉』『昨日的記憶』『10+10』『台北工廠』『世紀末的華麗』等。
  • 作品曾多次入圍國際影展競賽及參展,包含坎城影展,柏林影展,瑞士真實影展、日本山形影展等;並屢獲多項重要獎項,包含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台灣首獎、台北電影獎首獎、亞太影展最佳紀錄片、紐約電視獎金獎、上海電視節銀獎,並多次獲得金鐘獎、金馬獎等。
14:30-15:00 討論問答
15:00-16:00
自然觀察
  • 台灣野地多樣物種的淺談
  • 台灣野鳥的觀察
  • 在地優勢的觀察
  • 從自然觀察者而自然影音紀錄者
萬俊明 主講
  • 台南西拉雅族 自然觀察者 攝影師
  • 約始於1996年 野外錄音 錄影 拍照
  • 參與若干公司執行生態影片拍攝,作品包括西拉雅追鷹人、國家地理頻道灰面鷲傳奇、植物獵人、台灣草鴞、陸戰精英……
  • 入圍第一屆影展最佳長片、最佳攝影。
16:00-16:30 討論問答
16:30-17:30 分組討論
111年8月7日(日)
時間 片名
09:00-09:30 開場
09:30-10:30
影像結構與分析
  • 課程透過範例影片來剖析影片結構組成與主題方向,幫助創作者在累積素材的過程中,有效挖掘自身獨到的觀點。課程介紹基礎的三幕劇形式,透過拆解實際範例影片,理解劇本如何組成,使創作者歸納既有素材,抓到觀點與主軸進行鋪排,獲得緊實的戲劇結構。
詹皓中 主講
  • 明道大學中華文化與傳播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 畢業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與影像維護研究所,大學時期學習社會工作,在紀錄片創作與紀實攝影中並進,關注社會角落,特別偏好社會寫實電影。
  • 第一屆影展最佳長片、最佳編劇獎得主。
10:30-11:00 討論問答
11:00-12:00
踏入紀錄片的江湖-紀錄片攝影入門
  • 本課程主要是為紀錄片新手設計,以「一個人也可以拍紀錄片」為前提,為大家介紹拍攝影片之觀念、構思、基本設備、注意事項等等。透過講師作品簡析,做一深入淺出之介紹。
施合峰 主講
  • 雲林人,畢業於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所。受到家中從事傳統產業的影響,創作時關注因時代變遷而逐漸消逝的人文風景,經常以中南部在地文化作為紀錄片拍攝主題,影像風格安靜沉穩,擅於捕捉生活氛圍。
  • 第一屆影展最佳短片、最佳音樂音效獎得主。
12:00-12:30 討論問答
12:30-13:30 午餐
13:30-14:30
生態攝影
  • 生態攝影對於物種的型態、行為及棲息環境需建立於事前密切的觀察,並思索適合的拍攝方式,以呈現生態的具體樣貌,並且以合乎生態保育的原則,避免對於生物、棲息地造成騷擾、傷害。
詹家龍 主講
  • 台灣生態工法基金會、茂林紫蝶幽谷保育協會研究員。
  • 台灣大學昆蟲所畢業。熱心致力於蝴蝶保育,曾於2003年以『世界級越冬蝴蝶谷「紫蝶幽谷」與原住民之共生保育』榮獲福特保育暨環保獎,並於2008年以紫蝶保育獲頒日本JFA協會創意大賞之「海外賞」。
  • 第一屆影展最佳攝影得主,並入圍最佳長片、最佳剪輯、最佳編劇、最佳音樂音效。
14:30-15:00 討論問答
15:00-16:00
影像的社會影響與實踐
  • 攝影或影像的創作,不只在於拍照本身,而是一種「思考」的方式,這思考可被視為一種自省的過程,進而創作出具有社會、環境意識的影像。如何透過影像無聲的話語權,與社會進行對話的開始,包含環境、經濟、資源或社會議題。
許震唐 主講
  • 目前為自由攝影師,在濁水溪流域生活與攝影工作。
  • 主要的攝影作品皆與溪流、海洋、環境有關,透過溪流影像書寫表達,當代世人與溪流的關係,以及如何藉由現代的社會、環境觀的思維,來看待河流與身處的環境或社會關係。
  • 過去曾出版攝影集《南風》、參與濁水溪、臺灣地質、工業環境等書籍攝影計畫,以及環境影像展覽、特展、媒體發表等。
16:00-16:30 討論問答
16:30-17:30 分組討論

第二階段

111年9月3日(六)
時間 片名
09:00-09:30 開場
09:30-10:30
我的每一次 Fine cut
  • 後期是魔術、也像極了料理過程,是邁向作品最終結果的最後一道步驟,特別是沒有劇本的紀錄片、就像是無菜單料理。因此後製現場需要處理的往往比企劃預想的還多。也包含挽救製作中出現的災難,最不幸的就是可能讓後期淪為「救援組」。
楊守義 主講
  • 作品多為紀錄片,製作近20部的國家地理與Discovery 的科普節目,包含:台灣特戰部隊系列、Beating Covid-19、植物獵人、台北大縱走、衛武營、台灣草鴞等。內容囊括建築、醫學、生態、環保、冒險等。
  • 入圍第一屆影展最佳長片、最佳攝影。
10:30-11:00 討論問答
11:00-12:00
『編劇』是自我論述的歷程
  • 企劃是規劃工作的工具而已。
  • 拍到什麼不代表什麼,想起什麼才有意義。
  • 結構那些想起的念頭,找到自己為什麼想起。
  • 沒有推翻企劃,大致等於沒反射自己。
沈可尚 主講
  • 電影、紀錄片導演。
  • 前台北電影節總監。
  • 重要作品包含紀錄片『賽鴿風雲』『野球孩子』『遙遠星球的孩子』『築巢人』『來得及說再見』『幸福定格』等;劇情短片『與山』『茱麗葉』『昨日的記憶』『10+10』『台北工廠』『世紀末的華麗』等。
  • 作品曾多次入圍國際影展競賽及參展,包含坎城影展,柏林影展,瑞士真實影展、日本山形影展等;並屢獲多項重要獎項,包含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台灣首獎、台北電影獎首獎、亞太影展最佳紀錄片、紐約電視獎金獎、上海電視節銀獎,並多次獲得金鐘獎、金馬獎等。
12:00-12:30 討論問答
12:30-13:30 午餐
13:30-14:30
生態紀錄片中的敘事手法
  • 對環境倫理的在乎,是生態紀錄片的基石;然而,如同所有大眾傳播媒介,生態紀錄片也希望獲得大眾市場的肯定、拓展影響力。環境倫理與大眾市場,兩者常形成衝突的需求,促使生態紀錄片不斷演化。
林玲遠 主講
  • 大學主修森林,之後依循人生機緣在工作和進修之間交替。一開始專注於自然生態與兒童文學,2000年進入公共電視服務,開始投入影像工作。從自然紀錄片開始,拓展到科普節目、特效廣告和手繪動畫。
  • 現任職政治大學廣電系。
14:30-15:00 討論問答
15:00-16:00
媒體真實與紀錄觀點
  • 眼見為憑?新聞是客觀中立的?紀錄片呈現的是百分百的真實?本主題在探討上述命題的虛妄性,同時也要從鋪天蓋地的煽情新聞或假訊息中,尋找有意義的紀錄觀點,培養有社會意識及媒體識別能力的紀錄片工作者。
蔡崇隆 主講
  • 政治大學法律學士,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碩士,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UEA)電影研究。曾任平面媒體記者,商業電視專題記者、公共電視紀錄片製作人及董事。現為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獨立紀錄片導演,長期關注人權、環境、多元文化發展等社會議題。
16:00-16:30 討論問答
16:30-17:30 分組討論
111年9月4日(日)
時間 片名
09:00-09:30 開場
09:30-10:30
剪接基本工
  • 從基礎的挑選鏡頭、擺放鏡頭順序、決定鏡頭長度、影音關係開始著手,以細微的剪接技術出發,營造出清楚且動聽的敘事。
謝欣志 主講
  • 15年來不間斷的從事紀錄片創作,也多次獲獎項的肯定。認為影片價值觀不是創作者給的,而是拍攝者、被攝者與觀眾三者之間巧妙互動、激盪出來的生命紋理。
  • 入圍第一屆影展最佳攝影、最佳剪輯獎。
10:30-11:00 討論問答
11:00-12:00
台灣紀錄片簡史
  • 台灣的獨立紀錄片發展可說是1980年代中期後才開始,也與政治解嚴、社會發展息息相關。本課程將簡介台灣紀錄片的發展脈絡,並針對不同類型的影片進行討論以呈現一個更多樣紀錄片美學的樣貌。
林木材 主講
  • 電影文字工作者,著有《景框之外:台灣紀錄片群像》,拍有短片《自由廣場》,現為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策展人。
12:00-12:30 討論問答
12:30-13:30 午餐
13:30-14:30
野外錄音問題多,黛你收錄自然聲響
  • 野外錄音問題多,風阻、潺潺流水,甚至遠方車流引擎聲,都可能造成收錄雜音過多,回到家裡後發現無法使用。物種鳴叫、自然環境聲響收錄其實也有一套眉角,即使不是生態專家,也能避免的小技巧。
吳金黛 主講
  • 台灣大自然音樂及聲響採集代表人物,兩屆金曲獎最佳專輯製作人。
  • 就讀美國楊百翰大學音樂系,專攻錄音技術。1999年推出的〈森林狂想曲〉為台灣的自然音樂領域開啟先河。擅於將自然環境中的聲響,轉變為音樂創作的素材與動機。參與製作專輯曾獲12座金曲獎,2度獲得葛萊美提名。
14:30-15:00 討論問答
15:00-16:00
生態環境紀錄片類型
  • 全球生態環境紀錄片由於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喪失、環境污染等問題的興起,以及攝影器材的進步,不斷有突破性的發展。歷年來野望影展放映的影片創造出許多嶄新的型態,並且獲得熱烈的反應更激發出更多新興的類型。
王誠之 主講
  • 台灣野望自然傳播學社秘書長。
  • 台灣野望自然國際影展、臺灣生態環境影展及本工作坊策展人。
16:00-16:30 討論問答
16:30-17:30 分組討論
如有任何問題,敬請聯絡臺灣生態環境影展工作小組: info.teeff@gmail.com
關注臺灣生態環境影展
分享至